很多時候只是角度的不同,想傳遞的是什麼聲音。

寫於2017年 5月 25日 聊聊活版印刷 
這一篇好幾年前寫的關於活版印刷在現代我的感覺的囧狀,如果對於文內有興趣的歡迎來討論。

一直都想寫一點關於活版印刷但範圍有點大,今天就寫點關於角度和立場。這裡所指的活版印刷是指西方 - Letterpress,一種凸版印刷,一種工業印刷術。之所以寫中文覺得可能更可以表達一些想法,主要以本身觀點,認知,如有出錯可以回覆。當然中文不好請見諒。

Typesettingsg 四年前成立,是一間傳統活版印刷工作室,主要以鉛字排版為主。對於活版印刷,它的角度是文化傳承而非商業。先說一下什麼是Letterpress,因為這個字不只涵蓋活版印刷不同階段的印刷流程,它的應用也有所不同。簡單說明,它可以分成四個不同階段。

第一階段,在古騰堡到文藝復興,主要是手鑄,手排,以木印刷機手工印製。15th ~ 18th 世紀,活字,主要是書籍印刷
第二階段,在工業革命期間,後續研發機器鑄字,機器排版和機器自動印製。18th ~ 20th 世紀,活字,報紙和書籍印刷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锌板逐步代替鉛字印刷,這個階段也是过渡期,胶印也逐步代替活版印刷,幾乎可以印製的活版印刷都可應用到。
第四階段,也是現階段。這個階段本人的觀點是,有點尷尬的。幾點:

其一,因為前面三個階段它還是屬於一個工業技術,而現階段卻形成幾種不同的現象,一種是典型的博物館模式,一種是業餘愛好者保留前三階段的做法,一種是以新角度提升它的商業價值,用锌板或膠版印製,而這新的價值就是它的凹陷為賣點通常在婚姻卡或文具比如名片。西方給這個名為 Contemporary Letterpress,但中文卻好像沒有這個區分,所以更難去了解。

其二,前三階段基本在亞洲還算屬於封閉的,大眾普遍不知道,不了解,而現階段由於網路和社交媒體的大量爆發,大眾對於活版印刷就有了粗略的了解。當然這粗略的了解卻給了大眾先入為主的概念,活版印刷看起來很特別,有質感,有凹陷,基本上這就是大眾對於活版印刷的了解。但這真的是活版印刷的價值嗎?

其三,我們思想的不同,對於發明或技術基本上很少會去被肯定的,就比如四大發明也是西方以他們的角度認為這四樣對人類文明有重大影響而提議的。但在我們這卻從沒有真正去肯定或保留,像畢昇對於活字的研發也就一兩個文本可以參考,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在過度期,我們這邊完全沒有在做保留,才有了這二三十年的空白斷點。西方這方面就不同了,雖然活版印刷已經被取代了但西方還是很完整的保留整個文化技術傳承,大大小小的博物館,而亞洲這邊也是因為這幾年才有幾間博物館,新馬也只有馬來西亞有間博物館,連展示的鉛字和機器都是國外借的。

就因為以上三點,造成了幾種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大眾所知道的活版印刷,看起來很特別,有質感,有凹陷但這只是不到二十年印刷成品,是為這個時代而附加的商業價值,是迎合這個時代的。提供設計師多一個層面去設計,給大眾不同的選擇,提升它的價值。一種技術/工藝要生存就必須進化,才有了活版印刷不同階段的延伸。但往往大眾卻以這認知附加在整個五百六十年的活版印刷史上,認為只要是活版印刷就有凹陷,都是用厚的紙張,有些買了鉛字或用舊的鉛字做印刷也想要這個效果,但要知道前三階段的印刷是為了閱讀的,從來沒有所謂的質感效果。印刷需要非常海量的字所以它是用鉛為主來鑄的,因為便宜。但就因為是鉛為主,它是非常脆弱的,通常只能印製一兩萬次就必須重鑄了而為了要有凹陷它的壽命就可能變成不到幾百次的使用量了。比如西方很多鉛字已經沒有銅模了,現有的壓扁沒了就沒了。

文化是過去式,所以都是和現代衝突的。因為過去的價值觀和現在是不同的。所以活版印刷它需要不同的聲音,一把過去的和一把現代的,不能一味的迎合現代而去扭曲它的價值觀。

活版印刷的過去式,是伴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工藝技術,它本是被閱讀的而不是觸摸的。活版印刷的延伸是質感,是這個時代的價值。
所以你想了解的活版印刷是什麼?哪個層面的呢?

Typesettingsg 是文化傳承,想保留的是過去式的價值觀。

Leave a comment